学习

90后团十八大代表史晓刚的创业密码

发布:2017年8月22日 修改:2018年8月20日 所属分类:团委工作 访问统计:2467



 团十八大代表史晓刚

 热情、语速快是记者对史晓刚的第一印象。创业圈有句话:不会讲故事的创业者不是好创业者。对于创业经历,史晓刚是一位很好的故事讲述者。
  “其实我以前不这样。”史晓刚笑说创业前自己很腼腆,“以前人多了,我说话就紧张。”不过,与内向的性格相比,他所获得的科研突破却高调得多。作为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CEO,史晓刚带领团队研发的AR智能眼镜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  确定兴趣 笃行明志
  2013年,史晓刚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。回顾史晓刚的大学生活,可以用一个 “忙”字来形容。这种忙来自于他从小就笃定的目标——从事电子产品相关研究。
  史晓刚是家里第二个孩子,上面还有一个比他大11岁的哥哥。哥哥是一位电子工程师。“我受他的影响很大。当时家里总是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、测量仪器,上初高中的时候,我就跟这些电子仪器打交道,对电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”高三时,史晓刚忙里偷闲,用单片机编程,制作了一个自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装置,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。
 
史晓刚(左二)获第六届“挑战杯”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。
  就这样,顶着“别人家孩子”的光环,带着明确的目标,史晓刚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。进入大学后的史晓刚如鱼得水,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,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。
  大二的时候,史晓刚就自主研发了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,既可以垂直起降,又能兼具固定翼无人机巡航速度快、续航里程远的优势。这项发明获得了第六届“挑战杯”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。
  参加比赛、泡实验室成了史晓刚大学期间,雷打不动的两件事。甚至为了节省时间搞科研,史晓刚干脆吃住都在实验室。
  毕业时,带着一系列傲人的科研成绩,史晓刚进入华为,从事智能手机硬件的研发工作。
  看准先机 果断创业
  从无人机到手机,再到现在的AR设备研发,史晓刚从事的研究看似不搭边,实则异曲同工,“在电子原理上都相通”。
  在华为,造手机的史晓刚接触到了AR技术,并对这项技术产生浓烈的兴趣。当时,不少科技巨头都预言AR将成为下一代个人移动计算平台。看好AR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前景,2015年初,史晓刚毅然决定离开华为,准备创业。
  2015年5月,经历了4个月的市场调研、寻找投资、“招兵买马”,承载着史晓刚AR愿景的枭龙科技成立。
  “我这个人做事特别有决心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”凭着这股“死磕”精神,史晓刚带领团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完成了首款产品“Techlens T1”的研发、量产及上市。